品牌故事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品牌诠释 > 品牌故事
文化积淀

庐山云雾茶历史悠久,历史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许多赞颂庐山云雾茶的优美诗篇。据《庐山志》记载,东汉时,佛教传入我国,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,僧侣云集。他们攀危崖,冒飞泉,竞采野茶;在白云深处,寺院旁边,劈崖填谷,在种茶树,采制茶叶。《庐山小志》卷十二,《什识》中记载:“云雾茶山僧多种崖壁间,更有鸟雀衔籽坠生林谷,名闻林茶,色白香清,谷雨时采之良……。"

公元817年3月,当时被贬为江州(今九江市)司马的诗人白居易后迁居香庐峰挖药种茶,并写下《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》一诗:“平生无所好,见此心依然,如获终老地,忽乎不知还,架岩结茅宇,壑斫开茶园。"在《重题》一诗中又说:“长松树下小溪头,斑鹿胎巾白布裘,药圃茶园为产业,野麋林鹤是交游,云生涧户衣裳润,岚隐山厨火烛幽,爱一泉新引得,清冷屈曲绕阶流"

《茶经》,是唐朝茶圣陆羽所著,于公元780年成书。陆羽评天下二十水:“庐山康王谷(即谷帘泉)一,……,庐山栖(招)贤寺下石桥(即现在的观音桥)潭水第六,……"陆游(公元1125—1210年)。在《游庐山东林记》中也写有:“食已煮观音泉,啜茶"。“观音泉"即招贤泉,在招贤寺观音桥东北端桥头。这二处虽经一千多年的沧桑,现在仍涓流不息,观音桥头,石屋内清澈的泉水,映照着“天下第六泉"五个石刻大字,泉水终年不绝,游人至此,无不拿起竹筒,以畅饮为快,饮完抹嘴,顿觉心旷神怡。

到了宋代第二个年号——太平兴国(公元997——984年),庐山云雾茶就颇有名气。《庐山志》卷十二,商云小说“贡茶"中载“宋太平兴国中,庐山例贡茶,然山寒茶恒迟,类市之它邑充贡,贡民甚苦。"略见当时庐山茶的地位。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诗句赞美庐山云雾茶“我家江南摘云腴,落皑霏霏雪不如。"

《九江府志》记载:“……茶出于德安、瑞昌、彭泽,唯庐山所产,味香可啜。该山,尤以云雾茶为惜……。"

刘显绩的《酬友人馈庐山茶》时说:“日下轻飘到,山中香茗来,焙时耳瀑雨,摘处踏苍苔,待月春共,吟诗石乳开,何时雨雾窟,相与汛清杯。"

明代王思伍(公元1573——1619年进士),在《游庐山记》中说:“泉以轻妙,茶以白妙,豆叶菜以苦妙。"说明庐山茶以色白、即白毫多为佳,诗人王世懋游庐山时赞美庐山云雾茶,诗曰:“金芽碧玉云中生,赞美桃李莫如君。五老峰下成绿海,茶香千里万年名。"

到了清朝,黄守羲(公元1693年)在《匡庐游录》中说:“一心(白石庵老僧)云,山中无别产,衣食取办于茶,…其在高者为云雾茶,此间名品也。白香山(白居易)药圃茶园为产业,倍非虚语。" 李绂六(公元1662-1721年进士),在《六过庐山记》一文中说:“山中皆种茶,循花径而下至清溪,……僧以所携瓶盎,就桥下吸泉,置石隙间。拾枯枝煮泉,采林间新茶烹之,泉冽茶香,风味佳绝"。

上述说明,在明清时,庐山产茶已很可观,为山民的生活来源之一。历代诗人,无不对庐山云雾茶的特异品质,赞赏不已,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,从上述史料记载中可以充分证明庐山云雾茶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。


联系我们

电话:0792-8892212 、 0792-8890088

手机:13870298406

传真:0792-8890619

场址: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通远

公众号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come-here